编者按:20年来,太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也历经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重大事件。那一件件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太仓光辉灿烂的发展史。本报梳理出20年间发生的20件大事,通过见证者的回忆、今昔发展的对比,带您一起重温那些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难忘时刻,回顾太仓改革开放、奋勇争先的辉煌成就。
□记者 薛海荣
撤县建市,给太仓注入了新的活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是太仓历史长河中一个里程碑。
20年来,我市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区域竞争力、对外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过国务院批文时,高兴得热泪盈眶”
提起当年撤县建市的往事,已经退休多年、时任太仓县委副书记的沈永德老人十分感慨。作为当年太仓撤县建市领导小组的组长,老人亲身经历了太仓从申报到批准建市的全过程,那一段激情、难忘的岁月,老人至今历历在目。
沈永德老人告诉记者,撤县建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仅有具体的考核标准,而且涉及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条线、部门。自从县委、县政府提出“早日撤县建市”奋斗目标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跨入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工作更是迈了三大步,实现了“三年翻番”的目标,创下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江苏列第一、全国列第八的巨大成就。
为了做好申报工作,沈永德老人当年和部分工作人员曾经七上省城、四进北京,以书面和口头汇报的形式,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经过全县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太仓在规模、地理环境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均符合国务院提出的撤县建市标准。”沈永德老人说,1993年1月5日,从北京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由民政部上报国务院的太仓撤县建市报告,已经被相关领导人批阅同意。1月8日,国务院下发文件,撤销太仓县,设立太仓市(县级)。
沈永德老人说:“当我和时任县民政局局长顾永楣在北京接上国务院的批文时,高兴得热泪盈眶,当时激动的场面至今难以忘怀。”
■撤县建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年撤县建市领导小组宣传组长、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赵永生向记者介绍,当时周边的昆山、常熟已先后实现撤县建市,如果太仓不把撤县建市工作抓上去,势必影响对外经济交往的竞争力,影响太仓地理和经济优势的发挥,最终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太仓是江苏省离上海及浦东开发区最近的县市之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契机,在浦东开发和长江沿江开发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还拘泥于县的建制,不能很好地发展提高自己,那么必然与本地区及整个上海经济乃至沿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沈永德老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提出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浦东的开发开放,进而推进整个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开发开放。撤县建市将为太仓与这些开发开放地区的接轨提供有利条件和大好时机。同时,建市后实行计划单列,可以享受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形成“少环节、多功能”的新体制,有利于运筹和指挥全局。
记者了解到,根据有关规定,撤县建市后,机构设置也有区别。建市后,不仅有外贸出口自主经营权,而且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建制镇的城镇费均有增长,扩大了专项建设资金的来源,有利于按照新格局、新要求来进行认真规划和建设。另外,撤县建市进一步深化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渗透力,发挥对乡村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利,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融为一体的新格局。
事实证明,撤县建市以来,太仓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太仓人民踏着改革开放的奋进鼓点,使这片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来,太仓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开放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