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20件大事评选
发布者:
太仓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3-10-17
阅读数量:
1993年11月,太仓撤县建市。20年来,太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也历经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重大事件。值撤县建市纪念日来临之际,市委宣传部、太仓日报社共同举办“20年20件大事”评选活动。经过前期的推荐与甄选,现向广大市民公布 33件候选大事,希望市民积极参与投票,在选票序号下面打“√”。每人限填一票,每票须选20件,多选或少选无效。选票于10月23日前邮寄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投票者将获得纪念品(2014年台历)一份。
1.太仓撤县建市
2.实施行政区划调整3.开展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4.实施乡镇企业体制改革5.耐克成为第一纳税大户
1993年1月8日,民政部批复江苏省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太仓县设立太仓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太仓县的行政区划为太仓市的行政区划。3月28日,召开撤县建市庆祝大会,同时举行了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揭牌仪式。撤县建市,为太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从此,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并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2.实施行政区划调整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1993年6月起,开始分步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当年,娄东乡并入城厢镇、沙溪乡并入沙溪镇。1998年11月,九曲、时思、老闸3镇合并为金浪镇;牌楼镇并入浏家港镇;王秀镇并入璜泾镇,所辖镇由22个减为18个。2000年7月,南郊、板桥、新毛3镇并入城厢镇;直塘镇并入沙溪镇;新塘镇并入浏河镇;新湖镇并入双凤镇,所辖镇减为12个。2003年8月,归庄、岳王2镇并入沙溪镇;浏家港、金浪2镇并入浮桥镇;鹿河镇并入璜泾镇,所辖镇又减为7个镇。2011年11月,陆渡镇被撤销,设立了娄东街道办事处。其间,还对多个村(居)进行了撤并。
3.开展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1994年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当时的马北、王秀、沙星、香塘、群星、横沥、新塘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次年5月,全面启动农业基本现代化工作,确定了浏河、沙溪、板桥、陆渡4个镇为现代化试点镇,马北、王秀、香塘、横沥、群星、东仓、新塘、沙星、塘桥、火箭10个村为试点村。至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扩展到15个,至2012年底,全市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80个,占总村数(含涉农社区)的77%,较好地发挥出了典型示范效应。
4.实施乡镇企业体制改革
太仓当年的乡镇工业与吴江、无锡等地一起成为著名的“苏南模式”。面对外向型经济与个私经济的严峻挑战,1996年10月17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意见》。随后,乡镇及村办集体企业纷纷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及民营企业。至1999年,乡镇企业的转制工作全面完成,共组建有限责任公司164家,股份有限公司2家,股份合作制公司72家,拍卖转让939家,兼并收购52家,依法破产18家,改制面达92.4%。乡镇企业转制后活力倍增,涌现了雅鹿、香塘等大型民营企业,目前民营经济已占据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5.耐克成为第一纳税大户
1996年,耐克在太仓投入巨额资金,创办了其在中国的首家公司,并将中国区域总部设在了太仓,随后便成为太仓的第一纳税大户,也是太仓第一家年纳税超过10亿元的企业,目前耐克的年税额已上升到20多亿元。近年来,太仓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至2012年底,已吸引了全球65个国家(地区)来太投资,实际运营企业1400家,投资总额158亿美元,注册外资67亿美元,累计外资实际投入58亿美元,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外资企业达到了28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中,落户太仓的有耐克、美孚、宝洁、西门子等20多家,共在太投资了30多个项目。目前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太仓的第一性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已达50.22%。
6.太仓港正式开港
在国务院批准太仓港为一类口岸,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后,1997年1月18日,太仓港隆重举行开港典礼,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写“开创太仓港建设新局面”题词。自此,太仓港发展日新月异。2001年,国家将太仓港定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干线港。2003年,江苏省将太仓港作为重点建设的“江苏第一外贸大港”。2008年12月,太仓港成为首批对台直航港口。2013年起,太仓港全面实施海港化,同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去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1万标箱,位列全国集装箱港口第11位,货物吞吐量达1.23亿吨。
7.实施老城区改造工程
1998年3月1日,新东街改造工程启动。该工程东起太平路,西至204国道,实施的主要项目包括房屋拆迁、道路拓宽、致和塘驳岸建设、绿化建设等。作为当年“老城区街坊改造工程”的代表性项目,新东街改造工程拉开了老城区改造的序幕。此后,相继实施了西门地块、小北门地块、长春路地块、原旅游局地块、弇山路地块、原粮校地块、府南地块、南园西路地块和人民南路地块等老城区地块改造工程,并连续6年实施老小区综合整治工程,极大改变了城区面貌和市民居住环境。
8.国有集体企业深化体制改革
1999年10月28日,市政府召开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座谈会,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工业企业改革。11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明确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努力开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新局面。12月7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我市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革工作的意见》。通过改制,国有集体企业的责与利得到了有机结合,活力和竞争力得到了有效增强。
9.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强
2000年,太仓首次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前十强。进入前十强的县市都拥有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高;经济发展活力旺、潜力大;社会公共事业服务能力增强的特点。这一年,太仓GDP达156.3亿元,财政收入达9.8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10.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0元,出口总额达6.03亿美元。至2012年,已分别上升为955.1亿元、230.17亿元、2436.09亿元、39422元和56.61亿美元。这一组数据表明了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也证实了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
10.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2002年6月21日,出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将女55周岁、男60周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全部纳入参保范围,月缴费基数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一半,缴费比率为25%。该项政策于2003年7月开始实施。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人数达13.1万人,覆盖率达98%;农村老人享受农保养老金或政府养老补贴人数达8.4万人,享受覆盖率达98%,基本形成了一个人人享有保障,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此后,覆盖率又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所有居民均实现了老有所养。
11.被征地农民享受“土地换保障”
2004年5月11日,市政府印发《太仓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对全市范围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作出具体规定。7月,浮桥镇光明村10名被征地农民首批按“征地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安置”政策,享受“土地换保障”待遇。此《办法》的实施,对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建立了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更好地保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被征地农民养老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12.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落成
200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太仓师范学校、太仓广播电视大学、太仓工业学校三所学校进行整合,升格成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同年9月3日,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学院以太仓籍世界知名实验物理学大师吴健雄博士的名字命名,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发挥中德企业合作基地优势和沿江沿海沿沪区位优势,初步建立起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补充的三大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首创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3年学院学生数已达4536人,开设专业28个。
13.境内首条高速公路竣工通车
2004年8月,境内首条高速公路——沈海高速(沿江高速)竣工通车,结束了太仓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沈海高速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市域交通环境,提升了运输能力,优化了运输结构,对支撑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建设和做大做强港口现代物流,实现港、产、城联动发展,促进全省沿江开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七纵八横九连接”的公路主框架格局已基本形成,公路总里程已超千公里,每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公路长度超过200公里,密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4.科技创业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
2004年9月,太仓市科技创业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正式成立。园区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为重点开发领域,搭建企业深度孵化服务平台。园区于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办至今已累计引进、孵化企业220余家,毕业企业80余家,在园企业120家。随着科技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截至2013年上半年,太仓已拥有各类人才10.4万人,每万人人才数达2187人;已建有科技创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学科技园、LOFT工业设计园、软件园等多个国家级或省级科技创新载体,建筑面积高达21.13万平方米,成功集聚一批优势项目和高端人才,为推动太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15.沙溪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5年9月,沙溪镇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溪镇始于唐宋时期,素有“东乡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目前,沙溪镇仍保留着一河两街三桥一岛的格局,明末、清代、民国、解放初期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旧建筑历史脉络清晰。别致的临水建筑、幽长深远的老街、古朴雄浑的古石拱桥,以及深藏不露的名人故居,成为沙溪镇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2009年,我市成立了沙溪古镇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用于古镇保护的总投入累计达2亿多元,做到了原格局保护、原生态保护、原风貌保护、原住民保护。
16.中国生殖健康家保培训中心落成
2005年10月,中国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培训中心落户太仓。中心是中日两国政府合作建设项目,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助3亿日元设备器材,太仓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中心是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发展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培训机构,也是商务部人口发展领域援外培训基地,承担人口发展领域国内外各类培训、研究及产业发展项目,已成功举办部长级高官研修班及各类国内外培训班91期,接待亚洲及非洲国家副总统、部长级官员、专家800多名,培训学员5000多人,成为太仓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
17.顾薇成为太仓第一位世界冠军
2005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58公斤级的比赛中,太仓籍姑娘顾薇以102公斤、139公斤和241公斤的成绩获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并且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成为太仓第一位世界冠军。多年来,随着大量公共体育设施的建成,“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已遍布城乡,群众体育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热情进一步高涨。得益于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除了顾薇以外,还涌现出了张晓一、张杰等一批优秀运动员,与此同时,市民身体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8.刘正銮培育“太空棉种”
2006年9月,由市棉花育种中心研究员刘正銮培育的“苏16提高种”和“太8033”两个棉花品种(系),搭乘我国首颗专业育种卫星“实践8号”在太空遨游了15天,返回地球。“太空棉”培育是国家农业部项目,此次搭载育种卫星遨游太空的棉种,共两袋300克、3000粒。同年11月6日,这批“太空棉种”顺利返回太仓。2007年,“太空棉种”开始在基地选育,第一年在太仓、海南各选育了一次,此后每年选育一次,到2012年已选育到第六代,并从中发现了一些优良品系,进入了江苏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种。
19.在全国首创“粮食银行”
2006年11月,率先推出“粮食银行”服务项目,次年5月,太仓市“易裕粮食银行”正式挂牌。这是太仓首创的全国第一家“粮食银行”。经过6年多实践,其服务内涵不断延伸,在原有口粮存储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商品粮储存、土地流转农户口粮保供等创新业务。目前,全市开办“粮食银行”7家,服务窗口达60余个,储户达5.6万余户,吸储粮食3万吨,吸储土地流转费1400多万元。“粮食银行”作为太仓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亮点之一,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国务院、国家粮食局及江苏省委、省政府等领导先后来太视察调研,给予较高评价。“粮食银行”目前已在全国多地推广。
20.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获
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
2007年,太仓首创的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荣获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实践证明,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畅通了宣传渠道,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文件得到便捷宣传落实;化解了小组各种矛盾,减轻了村委会的工作压力;保障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维护了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了村民自治工作活力,推动了村民自治工作与农村社区服务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1.成为国内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
2008年11月24日,“中德企业合作基地”授牌仪式在太仓举行,该荣誉由国家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联合授予。太仓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与德资企业合作力度,在中德合作方面形成了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成功经验,成为全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2008年,德资企业突破120家,投资总额达10亿多美元,形成了精密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制造等特色产业群。目前落户太仓的德资企业已近200家。
22.成功举办2008年中国航海日
2008年7月11日,太仓成功举办了“中国航海日”活动,这是“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第一次放在县级市举办,是太仓承办的最大的一次全国性活动。期间开展了郑和航海国际论坛、科技兴港论坛和海峡两岸港口合作与发展峰会等内容精彩的活动,密切了中国与国际海事组织的关系,也推动了太仓航海事业的发展,扩大了太仓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此前的 2003年11月,我市已举办了首届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拉开了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的序幕。2005年7月,在第三届航海节期间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这是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六大系列活动之一。
23.大剧院、图博中心、传媒中心落成
2009年,太仓大剧院、太仓市图书馆、太仓市文化馆、太仓博物馆和太仓传媒中心作为政府实事工程开工,并于2011年正式落成,这标志着太仓文化事业建设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大剧院可同时容纳1000余名观众,能演出高水准的各类剧目;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拥有50余万册藏书,能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纸质阅读资源和多媒体信息;文化馆硬件设施一流,能为群众免费提供各类排练场所;博物馆拥有7000多平方米展厅,收藏了具有太仓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各类藏品2000余件;传媒中心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于一体,成为宣传政策、传播新闻的大型平台。
24.科教新城管委会成立
2010年1月,经苏州市委、市政府批准,太仓市科教新城管委会正式成立。科教新城总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发展方向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和科技相结合的文化信息产业,发展重点为总部楼宇、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科技研发、金融后台、软件开发、教育培训、移动增值服务等。同时做精做优旅游、健康、餐饮、娱乐等传统商贸服务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打造成智慧乐居、创新创业、生态休闲、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城市先行区。
25.企业上市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0年12月31日,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股票代码002531,共发行股票5200万股,融资金额近13亿元,这是太仓在资本市场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太仓企业从此揭开了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的序幕。此后,苏州雅本化学股份有限公司(300261)、怡球金属资源再生(中国)股份有限公司(601388)和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325)先后上市,不足3年的时间内,全市共有4家企业在国内上市,此外苏州锦凯纺织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借壳上市。
26.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
在获批成为省级开发区18年之后,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对太仓进一步扩大开发开放,提升发展层次,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经过18年的开发建设,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重大装备、石油化工、电力能源、轻工造纸、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成为太仓对外开放、产业带动、优势辐射的经济高地,荣获了“江苏省新能源特色产业园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综合实力奖”、“中国石油化工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金字招牌。
27.城乡居民社保实现并轨
2011年11月28日,《太仓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出台,并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举表明太仓在省内县级市中率先废除农保制度,实现了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也意味着,城乡居民的低保、医保、养老保险实现了“三大并轨”。该《办法》实施以后,保障制度打破城乡两元格局,政府对被保障人群的补贴力度比以往更大,同时引入补充保险机制,市民的保障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养老制度也比过去衔接得更加顺畅。
28.被确定为土地流转全国试点
2012年,农业部确定太仓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之一,这是对太仓土地流转工作的充分肯定。从2010年起,太仓创新发展合作农场,将其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和为农服务机制的重要举措,支持和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发起组建合作农场,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入股的方式规范、有序向合作农场集中流转。流转以切实保护耕地和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市已组建合作农场102家,流转土地面积超过20万亩,占承包面积比接近60%。
29.国家大病医保新政植入“太仓模式”
2012年8月30日,一项惠及全国13亿人口的大病医保新政策——《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这一新政的顶层设计,源于大病保险“太仓模式”。以方案政府指导、经办购买商保的太仓大病保险模式,于2011年7月,经公开招标后实行。通过商保机构的二次补偿、协助监管、提供服务等,百姓大病的经济压力明显减轻,医保基金保障效应得到放大、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政府服务形象得到提升,因病致贫的医改难题得到有效控制。大病再保险的“太仓模式”实施后,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最终被植入国家新政。
30.现代农业园成为国家4A景区
2012年11月19日,太仓市现代农业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太仓“AAAA”景区零的突破。近年来,通过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太仓旅游正不断地迈向新的高度,相继建成了金仓湖、现代农业园、沙溪古镇、郑和公园、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丰富了太仓的旅游资源,从2010年至今,全市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31.4亿元。同时旅游行业建设日臻完善,目前全市已拥有高星级酒店14家、旅行社16家。
31.“政社互动”在全国推广
2013年2月,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的“1号文件”,把太仓“政社互动”与“三社联动”的创新实践写进其中,并要求作为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工作的一大要务向全国总结推广。2008年,太仓在全国率先开始了“政社互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政社互动”被中国社科院专家誉为我国行政改革的“第二次革命”,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第二个里程碑”。5年来,我市以规范行政权力、提升自治能力、激发社会活力为主要任务,通过梳理“两份清单”、签订《委托协议》、实施“双向评估”等基本程序,加快构建政社互动、和谐善治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32.荣获“201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
2013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太仓“201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从2008年开始,我市启动了人居环境奖多创联动工作,通过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综合人居环境。通过多创联动,“城市绿化建设”、“居民住房改善”项目获评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居民住房改善”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并获评省节水型城市、省人居环境综合奖和国家节水型城市,最终荣获“201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鲜明的田园城市,也使太仓成为长三角发达地区第一个富裕型“中国长寿之乡”。
33.捧回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
2013年5月31日,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太仓荣获2009~2012年度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旗)”荣誉称号,这是太仓第三次获此殊荣。因连续三次获得该项荣誉,太仓又从会议上捧回了“长安杯”大奖。“长安杯”是全国平安建设的最高奖项,太仓也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自2003年7月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平安为民理念,大力推动源头治理、社会协同、科技引领和联创共建,平安太仓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公众安全感从89%提升至去年的95.5%,稳居苏州市、全省前列,并连续10年获得省“平安县(市、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