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接受咨询。
求职者在招聘市场查看资料。
□记者 张瑜/文 姚建平/图
前不久,在明德中学举行的“2013年夏季人才交流会”落幕,市人力资源市场“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顺利举办。在这个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我市各种招聘活动轮番上演,招聘会期间有欢笑,有沮丧,有失望,有梦想……眼下,“最难就业季”究竟有多难?应届毕业生是否到了“毕业即失业”的地步?走出大学的求职者如何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未来之路?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最难的是找一份“好工作”
学习数控专业的小陆今年毕业,在朋友陪同下来到夏季人才交流会现场。寻寻觅觅整个上午,一无所获。在交流会上,一百多家企业有不少招聘岗位是对口招聘数控专业的,小陆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呢?他告诉记者,自己也咨询了不少用人单位,但大多数岗位工作时间长,薪水较低,自己连递简历的兴趣都没有,像小陆这样找工作时“挑肥拣瘦”的求职者不在少数。
小徐本科毕业,物理专业,曾在一家新能源企业工作,但不久前认为没有发展前途,他辞职了。抱着对未来的更多期待,小徐想进外企、国企、跨国公司,但经历了一场场招聘会,他觉得这些美好的愿望“离现实很遥远”。慢慢地,小徐放低了求职要求,但还是只考虑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民营、私企都可以,薪水至少要比上一家企业高,“五险一金”齐全,还要有发展空间。在2013年夏季人才交流会上,他向几家企业递了简历,但他认为找到合适工作的希望不大。
2013年夏季人才交流会上,一百多家企业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连续6天相继举办了生物医药、机械、服务业、研发技术类岗位等专场招聘会,就业机会不是没有,但符合毕业生心理“价位”的工作实在太少,不少应届毕业生求职时发出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感叹。
招聘会还没跑就找到了工作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李昂昂的境遇,与“最难就业季”形成了太大反差。
学习机专业的李昂昂在学校成绩优秀,还是系里的学生会主席,专业学习一丝不苟,善于交流,是老师同学眼里的优秀生,还没毕业小李就被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选到公司实习,在岗位选择时他挑选了比较有挑战性的工程部门,跟企业员工一起做项目。“实战”以后,小李很快进入了状态,实习期间的工资达到2000多元。今年7月毕业后,他转正成为这家外企的正式员工。如今,他是企业的“工艺工程师”,就是将设计师的设计从图纸阶段转为现实,目前他正单独开展好几个项目,按照设计图纸的各种参数要求,安排零件和操作步骤,到最后完成产品组装,整个复杂的过程小李可以单独完成,且工作表现也得到了企业认可。以后,小李还可能得到出国培训、晋升等机会,职业前景广阔。“招聘会还没参加就找到了工作,我是幸运的。”小李感到很高兴,他的这种幸运主要得益于自己在学校的付出和积累。小李告诉记者,他们这种学技术的学生,最重要的在于提高动手能力,他在学校时就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利用学校开放的实验室强化专业知识,自己收获颇丰,动手能力强可能是自己得到企业认可的原因。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管理中心主任王学戏告诉记者,在健雄,像李昂昂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大部分没毕业就找到了实习单位,技术类的毕业生很受欢迎,勤奋的学生将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几年后他们可能干得更出色,有望跻身企业管理层。
造成“就业难”原因非常复杂
是求职者不切实际,还是就业机会太少?业内人士认为,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如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方面,求职者的愿望与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有一定的差距,不少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不愿妥协,甚至部分求职者嫌弃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岗位,不愿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开始;另一方面,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很多企业谨慎用人,前景诱人的岗位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专业水平甚至交流协作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少求职者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符。这样造成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要求不匹配,求职者“被剩下”,但是有的单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员。
王学戏告诉记者,从人才培养方面来讲,学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现代经济发展不相匹配,这样结构性矛盾也导致了就业难的出现,一些热门专业人才过剩,社会消化不了这类人才,自然出现就业难。
除此以外,求职者的自我定位和求职态度也成为求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某职业培训机构任教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不少毕业生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发展目标,他们缺少对自身的定位,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在求职道路上“东看西看”,却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我市举行的各类招聘会上也不难发现,有的求职者在父母“呵护”下前来找工作,部分求职者衣着随便,有的穿着拖鞋流连在各个招聘摊位前,少部分求职者甚至连简历都不准备,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找工作,这样的求职者自然被企业拒之门外。
应届毕业生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求职竞争越来越激烈,大环境已然成为现实,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求职者需要从自身下功夫。陈老师认为,求职者除了在学校要学到真本领,在毕业前更要做好职业规划,找到自己的定位。记者了解到,今年健雄学院花大力气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方面的相关培训。从3月开始,学校邀请相关企业人事经理到学校给应届毕业生举办讲座达20多次,邀请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为应届毕业生就如何自我定位、如何面试、如何写简历等进行一系列指导。王学戏告诉记者,健雄学院给学生的总体职业定位为“白领”与“蓝领”之间,学生需要扔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才更容易找准目标,实现成功就业。
先就业再择业依然是“硬道理”
学习商务英语的常祁蒙已经转正,成为一家外企物流部门的正式员工。她的讲述把记者带到了几个月前,当时小常刚刚进入这家企业实习,对自己所在物流部门的各项工作一无所知,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感到根本用不上。为了适应这里的工作节奏,她一边学一边琢磨,大冬天有时要加班到深夜,而此时公交车已经停运,她不得不步行回到住处。“刚开始时工资不高,租房、吃饭根本不够,房租都是家里贴补的,但如今已经完全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养活自己也没有问题了。”小常笑着说。求职之初,她并没有纠结于理想的待遇、舒适的环境、对口的岗位,她选择了自己认为比较有前途的岗位,从基础工作做起,积累经验。如今她状态良好,跟其他同学比较,她的状况算是不错的了。
王学戏表示,毕业生在新的工作面前都是一张白纸,真正投身到一份工作后,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工作经验,这样也为以后找到更好的岗位增加“谈判筹码”。若找工作时一直挑挑拣拣,很容易荒废了最宝贵的锻炼时间。
全方位关注各类求职平台
对于求职者来说,求职平台越多也就意味着机会越多。
在夏季人才交流会上,已经大三的小倪流连于各个招聘摊位前。她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回家后发现这里正在举行招聘会,就过来看看。小倪毕业后想回家乡发展,希望太仓能有更多类似面向大学生的招聘会,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进入暑假后,市人社部门、民营职介机构也相继开展了面向大学生的招聘活动,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仅如此,市人社部门人力资源市场定期开放,人社局主导开发的中国·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在线网站全面上线,并开通了手机版,“太仓民生服务户户通”开通……除大型招聘活动以外,我市多种招聘平台全年无休,实体、网络、电视等多个招聘渠道为求职者提供便捷、多元的服务。
近年来,为吸引人才、帮助大学生就业,我市出台了《促进应届及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的意见》、《关于吸引“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积极搭建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创新促进就业路径,从而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破解“就业难”,除了依靠外在条件的帮助,求职者更要记住“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保持良好工作心态,找准定位,在积累经验中增加求职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