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琦在制造核电励磁机挡风板。
□记者 庄 超 文/图
他到公司时间不长,就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掀起一股技术创新的热潮,为公司赢得了口碑,也赢得了订单和商机。他就是苏州巨能发电配套设备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王霞琦。
独创方法
解决技术难题
王霞琦今年45岁,扬州江都人,曾在老家和上海等地的企业干过,进苏州巨能发电配套设备有限公司工作已有两年多。
以前公司生产的110MW核电励磁机挡风板产品不但返工返修率高,而且每套生产周期达6个月,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产量。通过王霞琦和其他人员的不懈努力,产品生产周期缩短至1个月。
据了解,由于110MW核电励磁机的挡风板有三种完全不同的形状,是要求极高的核电产品,如何控制其变形是个难题。了解情况后,王霞琦主动承揽核电励磁机挡风板的制造任务。为了圆满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他和有关技术质量人员加班加点,和一线工人奋战在一起。然而,在装配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挡风板和保持架组件放到外圈滚道就是合不起来。王霞琦研究消化产品图纸和工艺文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采取果断措施,对原有的工艺进行彻底改进。但先后采用了几种方法,都没有解决问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就在大家快失去信心的时候,问题终于解决了。原来,王霞琦是用自己独创的控制变形方法,把保持架的兜孔之间的梁爪略经修理,锉掉了斜坡棱角,一下子合起来了,大家一颗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创新流程
缩短生产周期
今年年初,公司接到两张国外订单,交货时间十分急迫。在王霞琦的建议下,公司有关领导立即组织大家创新工艺流程,从修理保持架兜孔开始全部工作。这个工作量非常大,但他们迎难而上,不畏险阻,齐心协力,硬是把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随后,王霞琦又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分析、总结,最终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工序,大大缩短了制造周期,顺利完成了核电励磁机的制造任务并一次检验合格。如今该产品的订单源源不断。
苏州巨能公司负责人称赞说,王霞琦在生产实践中,对很多产品的制造工艺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方案,在技改方面提出多条合理化建议并被公司采纳,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疑难杂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为公司的降本增效作出了贡献。去年,他带领的班组还被公司评为先进班组。
劳动者感言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发光发热。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能为太仓的经济发展出力流汗,我感到很光荣。技术工人工作虽然平凡,但只要把它当作事业来做,同样能够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