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义平在焊接通讯机柜。
□记者 任春艳 文/图
■不是按部就班的普通技术工
在邝德友联的组装车间,记者看到组装完成的通讯机箱表面光滑,造型大气,无论做工还是品质都无可挑剔。“一年前我们还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机箱的每一片都需要很多个焊点,这就需要专门的打磨环节,既费工时,最终的成品也不美观。”朱师傅介绍,浦义平接到图纸后,反复和单位技术部研发人员琢磨,最终钻研出一种把焊点融合在里面的新型焊接方法,这样焊接出来的产品表面光滑无节点,省了一道打磨的工序,大气美观的成品也受到电讯厂商的欢迎,为公司争取了不少订单。
做了30多年的电焊工,浦义平不是一个只会按照图纸制作产品的普通技术工。事实上,他接手的很多订单都需要创造性的革新和工艺改良。之前公司接了一单通讯机柜订单,但因为客户要求的尺寸特殊,一款机柜光图纸就要200多张,各种零件有50多种,每块钢板的厚度也不同,对焊接组是个极大的挑战,而且车间现有的资料和工艺参数都不适用。浦义平就和工友一起研究,他们根据经验把所需的数据先分别发给数冲和折弯机组,争取在前期工序上将误差减少到最小值。为了使成品做出来更精密、准确,浦义平又专门对夹具进行了改造,他设计了几张图纸,请采购部门采购来相关工具,自己动手设计,组装了现在整个车间都在使用的夹具。有了这款夹具,工人们放弃了传统的用卷尺测量零件模具的操作方法,每一款零件都有相对应的夹具,这样效率高了,精确度上去了,成品优良率也大幅上升。
■十分关注车间的效率与安全
作为电焊组组长,浦义平的眼里不只是他的本职工作。之前,电焊用的氧气瓶立在墙边,哪个工人要用,就用管子接过去,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浦义平观察了一段时间,专门焊了一排架子将氧气瓶固定好,阀门放到墙外,空瓶和已充气的瓶分类摆放,工人用起来一目了然,既方便又安全。为了确保生产安全,每天下班,浦义平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检查阀门是否关好、氧气瓶有没有漏气等。
钣金车间需要的模具有几百种,之前都是集中摆在车间的正中间,谁需要哪个模具就到中间找,既麻烦,效率也低。浦义平又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利用工余时间设计了一款模具架,发挥他电焊的专长,为车间焊接了一组近10米长的模具架。“现在这个模具架可是发挥了大作用。”朱师傅说,模具架还是放在车间中央,他们把每款模具都输入电脑,分门别类摆放,需要哪款模具,只要输入数据,立刻就能知道在架子上的哪一格,就像图书馆里分门别类摆放的书。“这也不算什么,只是做本职工作的时候一直想着怎么把效率提高罢了。”面对工友的称赞,浦师傅总是憨厚地这样解释。
劳动者感言
电焊工是技术工,也必须是熟练工,每次面对不同的订单,挑战也不同。只有经年累月一遍又一遍的琢磨,关注每个零件的强度、外形、节点,才能做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只要专注、实干,普通工种也能对公司有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