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凯
昨天是我省公务员考试的日子,我市各个考点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周围的路段甚至多了一些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可见,面临择业的年轻大学生对“铁饭碗”还是一如既往地“趋之若鹜”。
从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不难看出人们对公务员这个“铁饭碗”的热衷程度,年轻大学生对“铁饭碗”的崇拜、“趋‘碗’若鹜”,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近年来,公务员一直是很多年轻大学生的首选职业,有人甚至调侃:“死也要死在编制里。”这种偏执的话语道出了很多人对“铁饭碗”的痴迷。作为一种职业,体制内的优越是现实存在的:社会地位较高、福利待遇较好、工作体面稳定等等,确实,公务员以其自身的职业特点吸引了不少年轻大学生削尖脑袋往这个队伍里钻。
年轻群体对“铁饭碗”的盲目追捧,折射出很大一群人对公务员职业存在误读。
追求“铁饭碗”,属于个人择业的自由,从尊重个体选择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不过,众多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像鲤鱼一样,拼命往一个“龙门”里跳。这不仅会造成专业技术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给社会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冲击。假设大学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博士、硕士都到机关单位去任职,那么其他高科技产业怎么办?大量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择公务员,一来对机关单位来说是专业技术错置,二来对年轻人才来说是专业知识浪费。
再者,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足以让人咋舌,能够拿到“铁饭碗”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很大一部分铁了心要拿“铁饭碗”但运气欠佳的年轻考生,如何面对才是正确的?虽然是否考公务员、考多少次都是考生的自由,但被考试绑架,注定是令人消极的。屡败屡战的考试会像推土机一样,碾过青春年华、理想和自信。年轻人应该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定位在个人爱好和专业特长上,争取“铁饭碗”绝对不是释放青春年华和专业知识的最优途径。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年轻人才能够自觉走出“死在编制里”才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死胡同。
“条条大道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优秀的企业在不断地壮大,人才的服务体系也在逐渐地完善,只要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为社会作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任何一条道路都是完美的。因此,对于饭碗和编制的问题,年轻人无须太过执着,理性把握发展方向即可。如果有“大碗”能容下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如豁达而从容地去追求这个能装下理想和专业技术的“大碗”,何必去纠结碗是铁做的和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