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薛海荣(左)在市救助管理站采访
□记者 薛海荣/文 计海新/图
第一时间实施救助
“这位名叫宗玉良,60岁,浙江湖州人,在塑化城附近流浪时被发现,目前已将其送回家乡。这位是戴岁林,53岁,安徽宣城人,已经联系到他的家人,现在通过苏州救助站实施跨省救助……”昨天上午,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韦宏道打开救助人员登记簿,向记者一一介绍近期对流浪人员实施救助的情况。
随着春节的临近,为了不让一名流浪者流浪街头,市救助管理站全面加大了救助管理力度。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到现在,他们已对市内11名流浪精神病人实施了有效救助。在这些人当中,有的通过有效治疗后,工作人员了解到其个人信息,再经多方面联系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有力配合支持,已妥善地将其送到家人身边;有的通过苏州市救助站实施了跨省救助;有的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工作人员正在积极为其寻找家人。
“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站内值班室24小时有人值班,所有救助人员会不定时地对一些重点场所和部位进行巡视。只要发现流浪人员,我们会立刻采取措施实施救助。”韦宏道说。记者了解到,该站还联合公安、城管、卫生等多个部门,协同开展对流浪人员的救助工作。
韦宏道介绍,为了减少街头流浪乞讨现象,市救助管理站联合镇区民政办、福利院救助分站和村(社区),形成覆盖全市的救助网络体系,让流浪乞讨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助。
站内生活用品齐全
在市救助管理站内,有4间并排的宿舍。“这些宿舍是供求助人员休息的地方。”韦宏道介绍。4间宿舍按照成年男女和儿童男女分开设置,在宿舍外面的大厅内,还整齐地摆放着10多张餐桌。记者走进其中一间宿舍,室内共摆放了3张床,床上的被褥整齐地叠放在一边,床单十分干净,床头柜、毛巾、脸盆等各种生活用品齐全。
韦宏道说,目前救助站内还没有餐厅,但站内准备了足量的方便面、面包、饼干等食品,而且工作人员会根据求助人员的要求,随时到外面为他们购买可口的饭菜。
据介绍,为了方便救助,市救助管理站在近年还专门建立了一套救助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可通过网络链接到全国的救助管理机构,利用指纹录入、图像采集、网络比对、异地协查等信息手段,不仅可以快速确定求助人员的身份,还可以识别那些恶意骗取救助的人员。
记者感言>>>
当大家正沉浸在新年喜庆氛围里的时候,他们或许正在巡视街头的途中;当大家正在悠闲喝茶的时候,他们或许正奔走在送流浪乞讨人员回家的路上……他们是一群普通的救助工作者,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始终默默地在为那些流浪乞讨人员送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