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说起乡村医生,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背起药箱走街串巷,深入农家探访病情……都说乡村医生苦,可孙音霞一干就是26年——行走在乡间的白衣天使
本报记者曹鹏飞(左)采访孙音霞。
□记者 曹鹏飞/文 计海新/图
两名医生承担近万名村民医疗服务
“这个药是饭后吃的,要记得用温水冲服。”见到孙音霞的时候,她刚刚为一名感冒发烧的村民开了药。“现在我们工作量减轻了好多,以前还要给村民挂盐水,那时候忙得几乎脚不沾地。”说起现在的工作,孙音霞表示工作压力相比之前小了些,“最起码有了休息的时间。”
孙音霞所在的三港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2002年新建的,这间几十平方米的屋子被划分出诊治、配药、划价、收费等不同的区域,孙音霞和另外一名瞿医生平日里就在这里为三港村村民看病诊断。三港村户籍人口有3000多人,而由于紧邻工业区,村里的流动人口很多,几乎是户籍人口的两倍,这近万人的健康医疗服务重担就压在了孙音霞和瞿医生两个人肩上。“村里和城区的情况不同,老百姓小毛小病都要找我们,每天碰到的病人是各种各样的,这就要求我们产科、内科、外科等知识都要懂。”为了能够适应工作需求,孙音霞每年都要参加由卫生、计生等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紧张忙碌的工作让孙音霞难得有休息时间,有时候休息也会有村民打电话来求助,无论清早还是深夜,不分酷暑还是严冬,孙音霞都会第一时间上门为病患服务,“干的是医生这行,只要病患有需要就应该去。”
村里男女老少健康状况她都记挂在心
“村东头的王大妈有高血压,要每月去随访一次”、“种大棚蔬菜的小朱上个月生了孩子,过两天要去送点补钙的药物”、“隔壁张阿姨每到冬天都会复发冻疮,要提醒她前来换药”……在孙音霞的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村民健康档案记满了村里男女老少的健康状况,“有了这个,我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了。”作为村民公共卫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每个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孙音霞日常工作的一个重点。
“以前晚上还会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夜里出门怕遇到蛇,只能穿很高的靴子,一个人不敢走夜路,只好把老公也喊起来一起出门。”回忆起过去的工作,孙音霞笑着说现在条件好多了。“刚做乡村医生的时候没有这么漂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一间简陋的村卫生室,药品也很少,现在我们药品齐全了,设施也好了,工作起来也很舒心。”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孙音霞仍然在忙,“常用的药品要看看备齐没有,节日期间的值班安排也要考虑了,希望每个村民都能健康快乐地过年。”
记者感言
都说白衣天使美,可美丽的背后是他们默默的付出与奉献。在全市每一个村庄和社区里,都活跃着像孙音霞一样的乡村医生,他们扎根乡土、心系百姓,一年365天为百姓健康奔波忙碌,他们用无悔的年华和坚实的脚步书写“仁心仁术、医者大德”的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