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 瑜
春节临近,对于外来务工者来说,带着一年的“血汗钱”回家过年是最大的愿望。记者近日从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近两个月来,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206件,涉及人数450多名,帮助讨回欠薪280余万元。近年来,我市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吵闹”的维权方式并不能更快“讨回公道”,而找到有效的维权渠道,才能更快拿到“血汗钱”。
调解
速度快成本低
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急着想拿钱回家的外来务工者来说,调解是最快、最省力的途径。日前,市法律援助中心接手一件案件,浮桥一制衣企业拖欠170名员工工资,共计230余万元。据了解,去年6月,原企业老板因经营资金发生困难将企业转让,新接管的老板并未及时结清之前所欠的工资,加上接管之后的部分工资也没有按时支付,因此员工与企业闹僵。市法律援助中心接手案件后,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化解纠纷,他们从当事双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缓和的解决方案,企业先逐步发放转让后的工资,之前的欠薪待节后发放,有关部门将跟踪监督,这样能让企业有个喘息的机会。
近年来,我市各镇区均设立了调处中心,市住建局、教育局、人社局等12个部门设立了专业的调解委员会,方便广大务工者维权。
仲裁
程序相对简便
相比调解,劳动仲裁更具力量,而较走法律诉讼途径,仲裁的程序更简便,时间更短。对于农民工来说,劳动争议需要快速处理,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在纠纷处理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调解途径之后,仲裁相对满足这一要求。同时,参加仲裁的仲裁员都是劳动和法律方面的专家,具有处理劳动争议的丰富经验。如果对仲裁程序陌生,农民工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援助,由中心专业的法律工作者来代理申请仲裁。
据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人介绍,截至2月5日,今年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共立案128起,比去年同期减少30起,总体情况平稳。在我市,每年申请仲裁的案件中有70%通过调解处理,只有30%的案件通过仲裁处理。
诉讼
注意搜集证据
在仲裁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而司法诉讼,也是维权的最后一道屏障。
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表示,因为法律的严肃性,走司法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当事人要有心理准备,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要注意保留证据。据介绍,农民工在讨薪过程中要搜集诸如劳动合同、工作证件、出入证、工资条、考勤表等证据。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是约定双方权益的主要依据,工资被拖欠后,劳动合同是最有效的证据。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工作证件等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