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兵
中央要求到2020年,人民群众的收入要翻一番。对于农村而言,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沙溪镇半泾村对此已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太仓市绿阳蔬果专业合作社免费承包大棚的当地农民沈培芬盘点了2012年的家庭收入,各种收入相加比2011年增长了近一倍。像她这样的情况在半泾村比比皆是。他们的收入为什么能够增长?用该村党委副书记王建宏的话说,关键是打开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
我市的农民除了种地收入外,还有资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社会保障收入。过去,种地收入是所有收入中最低的,于是年轻力壮的都去了企业打工,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刚刚转变身份的时候,确实会有很大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性收入只能跟随市场小幅增长,农民收入的增长至此又遇到了瓶颈。
合作社是由农民入股及流转过来的土地建成,除了给农民入股分红、土地流转费用外,本地农民还可免费承包大棚,根据合作社的订单生产指定的蔬果,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由社里高价收购。这样,过去农民种地不知道种什么、种出来又不知道卖给谁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两头风险都由合作社承担了,农民只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种出蔬果,就能稳当当地在家数钱,年收入一下子翻了一番。
合作社自然也不做亏本的买卖,他们的盈利空间在流通环节,即将农产品以高于市场批发价的价格收购上来,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出去,中间的毛利可以达到20%到30%,并以这个盈利部分支付日常的成本和分红及土地流转费用外还能够有所积余,再以此促进合作社的滚动发展。
该合作社的个案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依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想方设法腾出空间让农民增收,能不能够突破过去的经验使农民增收。从绿阳蔬果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实践来看,庄稼地里依然可以抱上“金娃娃”,关键是要在促进农民增收的思维转变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