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占比达50%
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载体建设取得突破
一批特大型企业落户太仓
外贸进出口额达128亿美元
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00万标箱
德威、怡球两家企业上市
水利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
电力设施建设完成投资额3亿元
高新企业超过100家
□记者 李孝忠/文 计海新 姚建平/图
我市转型升级步伐正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加大,在苏州处于领先地位。今年前11个月,我市列入苏州市统计的189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741.26亿元,同比增长5.6%,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45.02%,其中18家列入苏州统计的规模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产值34.30亿元,同比增长8.65%,领先规模工业3.2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导向,我市将调结构、转方式作为经济工作重点,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和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三大产业,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两大产业,关注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软件和集成电路三大产业,在新能源产业园、重大装备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精密机械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光机电产业园和化纤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海珀、扬子江等一批特大型企业开工开业。186家新兴产业企业今年预计可完成产值84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6.1%;外贸进出口额达128亿美元,增幅苏州领先;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1.2亿吨。
在宏观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市依靠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主体,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出台并兑现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对上争取,建立全省领先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资金、电力、土地等资源配置,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扶持中小微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快新品开发,开展资本运营,争取尽快上市。我市还积极推进太仓港建设,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整治杨林塘航道,打造智慧水利,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全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太召开。德威、怡球两家企业先后上市,全市上市企业达5家。前11个月电力设施建设完成投资额3亿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4个,高新企业超过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