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发展空间的限制,不少村(社区)把闲置资金转移到异地进行投资,让钱生钱、钱滚钱——
异地发展 闯出别样生财“黄金路”
□记者 薛海荣
■如今,不少村(社区)把闲置资金转移到异地进行投资,建设标准厂房、集宿楼等集体物业项目,让钱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去年,全市村级可支配收入总额达52821万元,村均可支配收入508万元,全市可支配收入超500万元的村有35个,超1000万元的村有14个。
■异地发展是村级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我市专门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和鼓励各村(社区)到异地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如何把闲置资金盘活?如何让村级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发展?一直以来,这些问题成为我市各村(社区)书记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一个村能不能突破本村的区域限制,“跳”到其它村或者其它镇进行投资发展?如何“跳”?“跳”的结果怎样?市里有无相应的政策?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社区书记在外面还有个“宝贝”
从去年11月开始,新区华盛园社区的张建明书记每个星期至少要到城厢镇工业园区一次。“其实也没啥事情要办的,有时候就是到外面看一看。”张建明说。
一个社区书记为啥总要到邻镇的工业园区去转悠?难道这里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原来,张建明还真有个“宝贝”在这里。这个“宝贝”就是该社区去年底在这里购置的两幢标准厂房,总面积近万平方米。
说起这个“宝贝”,张建明兴奋得像一个孩子。“我们这个‘宝贝’每年可以为社区创造近百万元的财富!”张建明介绍说,“华盛园社区面积大,人口多,家底也十分厚实,去年村级可支配收入达1240万元。口袋里钱多了,就得想办法让它增值,可整个新区都找不到可以投资的地段。后来我们得知城厢镇工业园区有一处厂房要转让,就把它拿了下来。”
异地发展让很多村(社区)尝到了“甜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华盛园社区这样把闲置资金转移到异地进行投资的,在全市并不是个例。
浮桥镇三市村是一个比较偏远的村,没有任何地理优势可言。如果在本村区域内建厂房,搞物业经济,收益肯定有限。“我们地理位置虽然偏,但目光不能短,我们已在富桥工业园建设了标准厂房7000多平方米,其中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已经租了出去,一年可以增收60万元。”三市村党委书记陆建革告诉记者,这几年该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呈现出较快增长的势头。
新区太东社区与东郊社区一起在青岛路附近建造了一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每年的租金收入达300万元。城厢镇东林村、永丰村和群星社区联合在城厢镇工业园区建标准厂房发展村级物业经济,确保3个村的村级收入每年有稳定增长。
出台政策鼓励村(社区)异地发展
至去年底,全市104个村(含涉农社区)集体资产总额超30.24亿元,村均拥有资产2907万元。去年,全市村级可支配收入总额达52821万元,村均可支配收入508万元,全市可支配收入超500万元的村有35个,超1000万元的村有14个。
由此可见,我市每个村的家底都十分殷实。钱多了是好事,如果仅仅放在口袋里可不行。如何让村里的钱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就要想办法、找路子进行投资。
“一幢地段好的标准厂房的年租金可以有近百万元。可位置相对偏的地方,一幢标准厂房年租金可能只有十几万元,甚至还有租不出去的风险。”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行政村有一百多个,有的村虽然位置好,但没有发展的空间,有的村虽然实力很强,但所在位置又相对较偏,如果在本村建厂房根本没有市场。”
为了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我市专门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和鼓励各村(社区)到异地发展,鼓励他们通过单独或者联合的方式,将闲置的资金投到城镇、工业园区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统筹建设标准厂房、集宿楼、仓储物流设施、三产经营用房等集体物业项目,使村级经济得到稳定、持续增长。